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回复: 0

假如,你有这样一个室友——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件一审宣判结果出来了,犯罪嫌疑人林森浩一审判处死刑。这场持续了一年的校园投毒案件也算初步有了个结果,自去年四月份案发以来,一直备受舆论关注,其原因不外于“复旦大学”“高材生”这些醒目的字眼与“投毒”联系在了一起,让人们觉得事情发生的匪夷所思,令人惋惜。案发前,林某与黄某都被大家以“品学兼优,前途无量”这样美好的词汇来形容,这里要特别强调的尤其是林某,我们只是在案发后,更多的是透过这个案件来了解他,仿若带上了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之前的事迹,如果完全撇开这件事,我们看到校友对他的描述仍大多是“阳光、开朗、热情”,成绩不错,在研究生学生会担任干部,汶川地震他捐助过800块钱,高中时待人真诚、和善,但性格比较安静,很腼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案发前,谁会想到会做出投毒这样的举动?而案发后,人们才开始用放大镜来寻找林某性格的缺陷,人们搜索林某的微博空间,从林某日常生活中的字句中试图挖掘罪证,人们请来“专家”,凭借专家“分析”从而得出林某心理阴暗,而舆论也是一直在迎合大众口胃,追踪整个案件的播报也是尽力强调林某自私,冷血的一面。黄某呢,因为没有深挖掘,所以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品学兼优,前途无量。至于为什么不挖掘,个人认为,其一,从最终结果来看,黄某是受害者,不幸身亡,对死者的流长飞短,似有不敬;其二,中国人的习惯,喜欢把事物看得纯粹,爱憎分明,对于人物,则喜欢塑造的善恶分明,拍电影的手法;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挖掘死者无益于案件的审判与定罪,总不会希望把受害者批的一无是处,把嫌疑人的优点加以强调,导致最后难以定罪,人心不定,为以后类似的事件树立下危险的先例吧。总之,这样的事情,当局的处理原则再明确不过了,就是谁犯下了,就绝对依法处理,至于所谓的原因,有最好,没有,可以杜撰出来,实在不行,用“因琐事不合”一语带过,为了塑造出嫌疑人罪有因得的形象,可以“寻章摘句”“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得出嫌疑人蓄谋已久的样子,再配以媒体专家不断报道,刻画出冷血的人物形象,这样,一个案件完整的前因后果与处理结果有血有肉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了。
  接下来,让我们暂时撇开这个案件不谈,就谈谈我们生活的室友,假如你有这样一位室友:
  1:他与你一样勇于进取,不甘人后,你们同属于争强好胜不服输的那种人并且都很优秀
  2:你的室友因为和你有竞争关系,所以他有什么好的消息,机会或者资料向你保密,但你能看出来
  3:你的室友大言不惭,夸夸其谈,整天炫耀自己,打击别人,盛气凌人
  4:你的室友在你没有女朋友的情况下,在寝室内与女朋友通电话,撒娇发嗲秀恩爱
  5:你的室友和你没共同语言,张嘴闭嘴就是学习什么的,不懂生活
  6:你的室友在寝室内开外音看电影玩游戏,而且声音很大,你之前和他说过,但过了一阵又回到之前的样子
  7你的室友喜欢晚睡,在你关灯躺下之后,独自在那里玩游戏而且还嗑瓜子,嘎巴嘎巴的
  8你的室友把他的衣物脸盆和行李等杂物丢的满寝室都是,整个寝室出了你那点地方都成了他的殖民地
  ........
  当然,以上举得例子不可能完全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因为它们相互矛盾,如果你的室友沾上了以上几条,你会怎么想,如果你也沾上了以上几条,你室友会怎样,会不会因为一时冲动,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或者因为忍耐已久,蓄意做出什么阴暗的事情?如果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是不是仅仅是个玩笑?否则,是不是成为悲剧?同样,再回头来看林某和黄某,他们是否身上也有各自的缺点,彼此看不惯,才酿成了今天的悲剧。所以,我觉得,事情到了今天,双方肯定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如果日常注重提高自身修养,是不是会幸免于己且宽恕别人?
   
   
   
   
   
   
   https://t.bilibili.com/9858882035850936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育创新工坊

GMT+8, 2024-10-15 10:20 , Processed in 0.0300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