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别冲昏了头
“双十一”马上就要到了,各商家正在摩拳擦掌,为这个购物“狂欢节”做准备。据预测,今年全国网民购物总额可能会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光棍节”本来只是一个颇具调侃意味的新兴节日,近年电商利用人们“寂寞节”宣泄的心理,大搞促销,策划下已经有将“光棍节”变成购物节的势头。淘宝挑起,各商家不甘示弱跟风,网友乐此不疲,彻夜等待、抢购,似乎捡到了好大的便宜,“双十一”网购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但购物潮背后,暗藏的是商家精心的策划,体现的是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消费者切不可被“半价”冲昏了头。
商家在光棍节大促销是为了刺激消费。表面上的价格低廉,赔钱甩卖,看起来的买者受益,商家奉献,其实增加了人们不必要的消费。虽然价格低廉,消费者增加了非必须商品,得不如失。这些商品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本来就不大,如果没有这次促销,也许很多人根本不会买这些东西。依据人们爱“捡便宜”的心理,展开诸如“全场半价”、“全网最低”式的呐喊宣传,人们抑制不住购买冲动,商家利用了受众的心理弱点。
另外,有的商家打出“亲情回馈”旗号,一副亏本奉献的姿态,让人们感动的认为商家真的是“大出血”了。事实上,不同商品的毛利是不同的,高毛利的商品即使是半价,也仍有利可图。比如化妆品毛利很高,一般可高于50%,从之前欧莱雅季度毛利70%的新闻中可见一斑,也就是说,每卖一百块钱,有七十元是可得的利润。服装毛利也偏高,高于50%是常态。一齐的半价不意味着全部商品的亏损,可能只是部分商品的亏本。商家用响亮的口号将人们吸引过来,再用各种吸引人的广告将消费者二度吸引到那些有利可图的商品中去,也是商家的惯用手法。就算是一些商品半价后利润甚微,但薄利若多销,受利仍不失小数目。商家“亲情奉献”一说,“赔本赚吆喝”一说,只是宣传技巧罢了。
公众应理性对待电商“双十一”现象。商品经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企业利益,用广告作煽动消费的机器,营造消费主义氛围,成为了社会物欲横流的根源。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引以为戒,公众应对商家营销存有抵抗能力,对各种广告、宣传、促销保持冷静,理性消费,抵制消费主义。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i2fYjEfB
页:
[1]